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刊名: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主办: 西南政法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重庆市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4355
CN: 50-1024/C
国内邮发代号:78-225
复合影响因子: 3.043
综合影响因子: 1.144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创办于199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系双月刊,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社社长为黄忠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为黄忠教授,副主编为张震教授、徐忆斌教授、陈伟教授、陆幸福教授、武晋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立法学研究、民法典适用、刑事法治前沿、市场经济与法治、数据与个人信息法治、人工智能法治等。

访问量:497610

学习十九大精神专栏

  •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略思想构析——实践新路径的理论表征

    谢俊;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习近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提出的新时代的伟大方略,是中国走向崛起与辉煌的实践新路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略构想充满着辩证法的智慧与光辉,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表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实践;解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内在关系,从目标、手段与条件统一中把握其哲学实质是理解其时代价值之道。

    2017年06期 v.19;No.114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保持初心的行程图谱

    邓亚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再次出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为人民谋幸福,描绘中国共产党如何秉持人民利益立场,带领人民历经站起来、富起来到目前强起来的征程,对于新时代下,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向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拼搏,有着直接现实意义。

    2017年06期 v.19;No.114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准确把握新时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内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精神

    赵文丹;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新时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强调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导向原则,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理念,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互联网思维,深入开展互联网内容建设。新闻传播领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十九大报告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深刻内涵,使党的新闻工作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2017年06期 v.19;No.114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法律释义司法应用的实证研究

    许聪;

    以法工委为编写主体的法律释义在我国的司法应用中具有特殊地位。通过对我国人民法院332份涉及援引法律释义的裁判文书的梳理发现:法院对法律释义的司法功能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法工委的设立和职责兼具特殊性,法律释义通过对法律概念内涵外延、特征、功能作用的阐述,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对实践中具体情形的说明,对法律适用主体的明确,对处罚情形的考量,从立法精神进行解释,对立法规定的理由等立法背景资料的介绍说明等方式对司法实践产生间接性影响。法律释义对当事人和法院仍具有现实功能。法工委编写的法律释义在司法应用中遇冷的现实,与法工委的立法权威性地位存在偏差,但法律释义仍有存在的必要。学者应在编写法律释义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立法过程应始终坚持公开原则,以改善目前法工委编写的法律释义在司法应用中的困境。

    2017年06期 v.19;No.114 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论美英刑事法学理论中的encouragement概念

    王昌奎;

    随着"汉语中所称的‘诱惑侦查’在美英刑法中称‘entrapment’"这一观点逐渐被否定,近年来又有不少学者提出,美英刑事法学理论中的"encouragement"一词才是汉语中所称的"诱惑侦查"。不过,经考察发现,"encouragement"一词只是散见于一些零星的学术论文之中,美英国家规范性的法律文件、权威性的司法判决和专业性的法律词典在论及上述问题时都未正式使用该概念。这一事实说明,美英国家也并未将"encouragement"单独列为一种侦查手段,甚至未将其正式列为被告人进行合法的辩护理由,该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学术概念,尚未正式成为一个专业的法律术语。

    2017年06期 v.19;No.114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不得减刑、假释”终身监禁适用的溯及力证成

    朱建华;甄航;

    比较新旧刑法规定孰"处刑更轻"时,是比较处刑更轻的"可能性",并非分别依据新旧刑法规定作出具体量刑之后再比较该具体量刑的轻重。量刑存在的时间节点是在有审判权的法官在法律框架内依据自己良知作出有效量刑之后,在此之前,任何的量刑预设对法律选择都是没有意义的。修正后《刑法》关于贪污罪、受贿罪的规定在最高层次法定刑幅度的最低刑为无期徒刑,在最高刑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旧法具有处刑更轻的可能性,至于是否适用"终身监禁"条款不是法律选择问题,而是法律选择之后的具体量刑问题。

    2017年06期 v.19;No.114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网约车法律规制:逻辑与思路——兼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向超;

    网约车自产生即伴随着合法性争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网络预约汽车"形式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性。然通过对此类规制的检视及评析可知,此种对传统规制方式的套用忽视了网约车的客观市场价值,同时也抑制了网约车的市场创新维度。于网约车规制而言,应正确识别市场失灵现象,以共享的界限与规制的介入、介入的节点与规制的时限、规制的逻辑与规制方式为规制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网约车法律规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市场原则性调节与政府适度性干预的基本理念;拟定政府管平台与平台管车辆的创新模式;把握消费者利益保护的核心价值;采取构建市场健康秩序的主要手段。

    2017年06期 v.19;No.114 5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资政专栏

  •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欧班列运输规则体系的构建

    李灿;

    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战略思维,将有力促进中欧贸易伙伴关系。中欧班列是畅通"新丝绸之路"、加强中欧合作的重要载体,但因其时空跨度大及相关国家运输法体系适用不同、通关手续烦琐、费用过高、轨距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在实际建设中存在困境。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合理运用过境自由条约、在实践中主导和引导形成运输惯例及规则、推动签订双边和多边国际运输协定、建立健全国际运输规则磋商协调机制等系列设想。

    2017年06期 v.19;No.11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民法典编纂中混合共同担保之再认识——兼评《物权法》第176条

    刘平;

    我国《物权法》第176条并非是对混合共同担保规则的确认,未来民法典编纂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区分混合担保与混合共同担保,将混合共同担保限定为基于合意的保证与担保物权并存。二是体例结构上,混合共同担保应置于物权编"担保物权"章的一般规定。三是混合共同担保应比照共同抵押规则,确定债权人自由选择权、比例分担制及担保人之间的求偿权与代位权,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比例分担有约定比例和推定比例之分,当保证人应负之保证责任与物上保证人应负之物保责任之和大于代偿债务总额,推定按比例分担。同时应区分担保人之间的求偿权与代位权。确定分担额时,当多数保证人与多数物上保证人并存,应依每位担保人应负担责任的比例来计算;物上保证人兼为保证人时,应区分保证为全额保证还是限额保证,并通过保证设立的时间先后来确定其承担单一责任或双重责任。

    2017年06期 v.19;No.114 7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2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0 ]
  • 校园网贷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

    王怀勇;邓若翰;

    校园网贷本质上是校园贷款与互联网贷款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在贷款主体、贷款对象、贷款利率及贷款获取等方面均有特殊性。近几年,校园网贷持续高速发展,但同时亦引发了诸如校园网贷发展失范、大学生利益受侵害、信用文化环境被破坏等社会问题。金融抑制下的市场宣泄、产业促进下的法律供给不足、金融民主化下的主体尊重缺失共同促成了校园网贷问题的形成。解决校园网贷问题,应转变监管理念,从校园网贷企业的市场准入、校园网贷企业的特殊义务层面进行制度设计,并塑造良好的大学生金融教育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引导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2017年06期 v.19;No.114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商业模式创新的激励性法律规制

    徐新星;

    商业模式创新的正外部性牵引政府积极规制,其对互联网和金融的高度依赖性所蕴藏的高风险及其可能的负外部性倒逼政府进行规制。传统法律规制受到三元信息约束条件的影响,工程学上的漏洞导致政府与创新主体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创新主体与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政府与交易相关方的信息也不对称。激励性法律规制有效解决了市场主体主动提供信息的问题,符合帕累托效率。规制工具的优化方面,重大风险类商业创新活动的登记有助于防控系统性风险,多样化的政府支持有助于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提供有效信息,免责机制则有助于反向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创新、有助于激励规制部门消除后顾之忧。

    2017年06期 v.19;No.114 9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经济与管理

  • 竞合能力、联盟企业间关系质量与创新绩效案例研究

    周杰;

    联盟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对联盟成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需要具备管理竞合关系的竞合能力。采用福田汽车公司的二手案例资料进行案例研究,发现竞合能力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竞合思维、竞合分析能力、竞合执行能力,竞合能力通过联盟企业间关系质量影响创新绩效,关系质量在竞合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2017年06期 v.19;No.114 100-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再界定

    郑银;

    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的界定因未有效区分公司法律形态、未厘清公司控制权本质,导致主体范围的界定存在相同情形被恣意区别对待,不同情形被恣意同等对待的弊病。虽然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条以界定法人清算义务人范围的形式,进一步明晰了有限责任公司清算义务人的范围。但前述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未科学界定的弊病,并未彻底消除。公司清算义务人主体范围应在有效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七十条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区分公司类型、厘清公司控制权本质,实现区分界定,即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封闭公司特性,法定清算义务人应为全体股东和董事;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具有公众公司特性,法定清算义务人应为公司控制股东和董事。

    2017年06期 v.19;No.114 11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结构权力、内部控制质量与在职消费

    胡明霞;

    本文研究我国国有企业总经理结构权力、内部控制质量和在职消费三者之间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内部控制质量与在职消费和过度隐性私有收益显著负相关。(2)总经理结构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在职消费和过度隐性私有收益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集中的结构权力会削弱内部控制质量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

    2017年06期 v.19;No.114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与语言文学

  • 反义词共现构式“X的Y的”的句法语义研究

    吴淑琼;邱欢;

    反义词共现构式"X的Y的"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独特的一种语言现象。基于语料库对该构式的组构成分、句法特征及语义进行详细描写和分析,可以发现进入该构式的可变量"X"和"Y"主要是反义形容词、动词、名词和代词;该构式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宾语等句法成分;该构式有加合义、周遍义和选择义三种语义。加合义是该构式的基本义,周遍义是"部分代整体"转喻作用的结果,选择义则受句法环境压制使然。

    2017年06期 v.19;No.114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