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刊名: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主办: 西南政法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重庆市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4355
CN: 50-1024/C
国内邮发代号:78-225
复合影响因子: 3.043
综合影响因子: 1.144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创办于1999年,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系双月刊,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社社长为黄忠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编为黄忠教授,副主编为张震教授、徐忆斌教授、陈伟教授、陆幸福教授、武晋博士。《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主要栏目有: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立法学研究、民法典适用、刑事法治前沿、市场经济与法治、数据与个人信息法治、人工智能法治等。

访问量:498142

政治与哲学

  • 守法与法治之关系的政治哲学解读

    胡兴建;

    法治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楼阁,而是具体而平实的守法之治,这不仅是人类法治文明的经验总结,也是应对现代民主社会之难题的基本出路。法治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制度建构而实现民主的法治化。法治是守法之治,实质是指立法者遵守规范立法之法、执法者遵守规范执法之法、司法者遵守规范司法之法、守法者遵守规范行为之法。

    2017年01期 v.19;No.109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何以“扶友损敌”不是正义——苏格拉底与珀勒马科斯对话疏释

    朱林方;

    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雄辩地证明,"扶友损敌"所定义的正义,是支离的正义,而不是整全的正义,"扶友损敌"也没有揭示出是什么样的更为高级的关切定义并成就了正义。根据柏拉图的哲学体系,这个更为高级的关切应当是善。苏格拉底经过一个曲折的论辩过程驳倒了珀勒马科斯"正义就是扶友损敌"的观点,同时,也确立了正义的古典秉性,即善较正义的优先性。直到今日,试图将现代世界从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泥淖中打捞出来的人,仍要重新接续这一思想薪火。

    2017年01期 v.19;No.109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论坛

  • 财政法定实质化及其实现进路

    陈治;

    财政法定包含税收法定与预算法定两大基本原则。形式意义上的财政法定侧重于解决征税权与支出权的形式规范性问题,但是伴随着公共政策观念的变迁尤其是财政干预主义政策的盛行,税收、预算成为实现某种经济社会功能的工具,其固有的控权特性日益被削弱。在此背景下,应当寻求实质意义的财政法定,在具体税制与预算规则之上,通过财政基本法与预算法的功能分离,从财政收支规模、财政收支结构、财政收支平衡方面建构和完善相关制度,从而实现财政法定实质化。

    2017年01期 v.19;No.109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法视野下的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结构变迁

    邓纲;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了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而使考察近四十年来经济法制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嬗变成为解读中国经济法特色的重要路径,也是展望未来经济法制发展方向的经验指引。计划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政府向市场不断释放和重塑权利的过程,这同时也表明,经济法不仅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依然会沿着改革指引的强权利、弱权力方向调整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关系。与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读中国经济法的范式相比,剖析经济法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结构流变,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法的本质属性与内在价值。

    2017年01期 v.19;No.109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后诉请求否定前诉裁判结果”类型的重复诉讼初探

    袁琳;

    《民诉法解释》第247条首次于规范层面确立了重复诉讼的判断标准,其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是诉讼请求要素的反向判断路径——"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要件。基于功能视角的考察,该要件旨在填补"旧实体法说"诉讼标的理论有时难以识别实质性重复诉讼的功能漏洞,能够超越传统的既判力客观范围发挥遮断后诉的效果。类型化该要件所示情形可知,除却后诉的诉讼请求直接否定前诉判决主文之类型外,后诉的诉讼请求以否定前诉先决问题认定为路径,进而实现否定前诉判决主文之目的的,也是符合第247条意旨的重复诉讼类型。

    2017年01期 v.19;No.109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中的利益平衡

    金曼;

    美国动产担保登记采取"通知登记"模式,以效率价值为导向而展开,公平价值表现在对所涉各方利益的平衡之上。立法者构建通知登记系统,消解了担保人债务保密性和公开性的冲突。同时,基于对担保权人顺位利益的保护,"登记在先"规则很难被挑战,体现为多个担保权竞存时,不区分先登记人主观上的善意和恶意;浮动担保权和固定担保权的效力依据登记的先后顺序而定,前者并不恒弱于后者。对于潜在的后位担保权、担保物的买受人、买卖价金担保权人等第三人来说,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编力求在不损害担保权人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登记的有效性规则、赋予消费者和供应商优先权优待等措施,以维护交易安全,实现权利的共赢。

    2017年01期 v.19;No.109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资政专栏

  • 自我规制与环境法的实施

    王清军;

    自我规制与环境法实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规制结构演进和制度竞争优势构成环境法中自我规制的正当性基础。在类型化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企业(行业)环境标准、全过程自我管理和基于合同的合作规制等多元形态的自我规制方式。实体规制和程序规制结合、直接规制和间接规制呼应、多种责任形式聚合构成环境法中自我规制的主要特征。在准确把握自我规制制度价值、功能和自治定位基础上,围绕结构完善和内容协同构建自我规制制度体系,结合范式转换和功能升级调整自我规制制度运行机制,按照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推进自我规制的有效实施。一个多元、高效、均衡和互补的环境规制体系有利于推进环境法的实施。

    2017年01期 v.19;No.109 4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预防性行政诉讼容许性问题初探

    尹婷;

    预防性行政诉讼是包括预防性停止作为之诉、预防性确认之诉在内的一种事前的权利保护机制,它对传统的行政诉讼是事后权利救济机制的观念构成挑战。尽管,以"行政行为——事后审查"来理解行政诉讼的观念仍极具影响力,但不管在学说上还是实务中其都已不再是没有例外的原则。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一条"解决行政争议"的规定较之于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更为开放,为预防性行政诉讼提供了规范基础。但即使预防性行政诉讼在现行《行政诉讼法》下存在可能性,其在实践中的展开还有赖于实体行政法律的发展和相对人权利的充实。

    2017年01期 v.19;No.109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注册商标无效抗辩司法审查问题初探

    王广震;

    商标侵权的民事诉讼中,被控侵权人提出注册商标无效进行抗辩时,法院因无权直接对注册商标效力做出判决,导致纠纷解决程序复杂,效率低下。借鉴国外的相关制度,在现有法律规则内,法院应积极审查当事人提出的注册商标无效抗辩事由是否成立,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对侵权纠纷审理判决。

    2017年01期 v.19;No.109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明知毒品的推定风险与证据证明

    古加锦;

    事实推定有着诸多弊端,存在造成冤假错案的风险,在刑事诉讼中不应轻易进行事实推定。只有在全案的证据已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已足以排除合理怀疑时,才能认定被告人对涉案毒品是明知的。

    2017年01期 v.19;No.109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交易所交易基金与成份股市场波动溢出研究

    陈志英;

    指数化交易和套利行为是否影响到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一直是个焦点问题。基于ETF套利行为,利用VAR模型构造波动率溢出指数,探讨我国ETF与成份股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ETF交易对成份股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且溢出指数波动较为剧烈;ETF与成份股双向的波动溢出在时间上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市值、ETF与成份股的流动性差异是造成ETF向成份股波动溢出的原因,而折溢价率是造成成份股向ETF波动传导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可为指数化投资对标的市场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为监管提供决策参考。

    2017年01期 v.19;No.109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国企绿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AHP模型思考与改进

    郑国洪;

    绿色经济是促进经济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构建国企绿色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绿色社会责任三个维度,构建国企绿色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十七个二级指标。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国企绿色经济责任综合审计评价模型。

    2017年01期 v.19;No.109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7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对遏制上市公司不正当利益输送机制分析——以定向增发新股中制度环境为视角

    李姣姣;

    定向增发新股过程中,上市公司通过设置不同的折扣率进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的问题,给公司治理带来极大风险隐患。典型表现当上市公司向大股东及大股东关联方定向增发新股时,发行折扣率要显著高于面向非关联股东的情形。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法治化水平增高时,向大股东及其关联股东定向增发的折扣率有所降低;相反的情形下,折扣率便有所增高。要强化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监管,防范股价操纵;推行股票发行的注册制,切断利益输送渠道;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进程。

    2017年01期 v.19;No.109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媒与语言学

  • 汉文化形成中的“巫蛊”考义、嬗变与规制——以西汉年间巫蛊案为线索

    陈超;

    根据正史,"巫蛊"二字的习惯性合用肇始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巫蛊之祸。学者论及巫蛊,往往杂糅厌魅、蛊毒、左道、谶纬、妖言等多种行为一并探讨,但对巫与蛊的本质区别以及巫蛊之祸本身,并未结合历史、法律与文化多个层面作出更细致的考察。巫者与史家同源已成为学界既定之论,这一群体在上古时期掌卜筮祭祀,社会地位极高;而左道、厌胜等蛊术却多为后世律令明确禁止。巫蛊案的发生、巫蛊语义的变迁,表征着汉代官方对巫者态度转变,背后所暗藏的是地域与族群,官方古典与民俗等多个系统之间的文化传播、冲突与融合。

    2017年01期 v.19;No.109 11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术期刊论文撤销制度的引入和本土化改造——兼论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体系的完善

    李晓锋;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防治,我国还处在制度不断完善的阶段。学术不端行为在当前社会公众越来越予以关注并监督的大背景下,仍然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存制度存在缺陷,而直接原因在于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本身的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当前我国学术共同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制裁"仍属于道德层面的泛泛谴责,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并未建立。我国学术共同体应深入地思考现行学术不端行为监管防控体制,通过立法明晰行政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引入并结合中国实际发展出自己的学术期刊论文撤销制度,真正建立起学术团体—出版主体—学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2017年01期 v.19;No.109 128-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