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On Stakeholder Thinking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刘黎明,张颂梅
摘要(Abstract):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利益相关者;法律价值;社会责任;职工委员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司法部重点科研项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2000年)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刘黎明,张颂梅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31]马俊驹,聂德宗.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当代发展———兼议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J].法学研究,2000,(2):90.
- [2]杨雪冬,薛晓源.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
- [3]郭颂华.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公司治理[J].学习论坛,2002,(8):15-16.
- [4][12][18]TaraJ.Radin,“700FamiliestoFeed:TheChallengeofCorporateCitizenship”,VanderbiltJournalof TransnationalLaw,Aprch,2003.p640.
- [5]AprkClarkson,“AstakeholderFrameworkforAnaly zingandEvaluatingCorporateSocialPerformance”,Academyof ManagementReview,January1995,p106-107.
- [6][16]〔美〕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张志强,王春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37.2002.9—17.
- [7]陈昆玉,陈昆琼.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评价[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5-18.
- [8]〔美〕玛格丽特·M·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面向21世纪的公司治理探索[M].张国刚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82.
- [9]孙爱萍.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问题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2):54-57.
- [10]ThomasW.DunfeeandThomasDonaldson,“Cont ractarianBusinessEthics”,BusinessEthicsQuarterly,April,1995,p67.
- [11][34]江山.人际同构:正义观念的衍更[J].现代法学,2001,(4):30.13.
- [13]王旭伟.社会本位:公权力与私权利的交汇———浅谈中国民法本位[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9.
- [14]郭富青.从股东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公司治理的困境及出路[J].法律科学,2003,(4):52-59.
- [15]〔美〕庞德.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81
- [17]〔英〕詹姆斯·麦考密克.勾画利害相关者社会蓝图[A].加文·凯利,多米尼克·凯利、安德鲁·甘布尔.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C].欧阳英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37.
- [19][30]刘连煜.公司治理与公司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23.119.
- [20]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81—282.
- [2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64.
- [22]〔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5.56.
- [23]叶传新.利益多元化与法治秩序[J].法律科学,1997,(4):31
- [24]〔英〕保罗·赫斯特.从经济到政治[A].加文·凯利、多米尼克·凯利,安德鲁·甘布尔.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C].欧阳英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81.
- [25][2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2.8.
- [27]CarrollA.B;“Athree-dimensionalconceptual modelofcorporateperformance”;AcademyofManagementRe view;1979
- [28]〔英〕约翰·帕金森.公司法与利害相关者管理体制[A].加文·凯利多米尼克·凯利、安德鲁·甘布尔.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C].欧阳英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186.
- [29]ApriannaM.JenningsandStephenHappel,“The post-EnronEraforStakeholderTheory:ANewlookatCorpo rateGovernanceandtheCoaseTheorem”,MercerLawReview,Winter,2003,923.
- [32][39]〔英〕安德鲁·彭德尔顿.作为股东的利害相关者:雇员股份制[A].加文·凯利,多米尼克·凯利,安德鲁·甘布尔.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C].欧阳英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15.214.
- [33]〔英〕大卫·索斯凯斯.对利害相关道路说“是”,对德国模式说“不”[A].加文·凯利,多米尼克·凯利,安德鲁·甘布尔.利害相关者资本主义[C].欧阳英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72.
- [35]覃有土,王继远.社区经济组织的法律思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5):41-43.
- [36]潘泽清.公司社区治理机制与转轨中的日本公司治理结构[J].世界经济研究,2003,(3):82
- [37]VivesandXavier.“CorporateGovernance:DoesIt Matter?”,CorporateGovernance,2001,pp.1-22.
- [38]约翰·凯,奥伯利·西尔伯斯通.关于“利益相关者”争论———公司的治理结构[J].经济体制比较,1996,(3):41-47.
- [40]杨瑞龙.现代契约观与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J].山东社会科学,2003,(3):9-11.